近日,我院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拉喜那木吉拉教授和青年教师李慧芳在中药(蒙药)多糖领域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TOP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刊登玉簪花抗炎多糖研究阶段性成果 “The structural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ability of fructan and arabinogalactan to cure acute pharyngitis in 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 flowers”。该刊为中科院分区化学大类一区,高分子科学小类一区,Top期刊;JCR分区一区期刊;影响因子为11.2。该研究成果由我院青年教师、肖小河团队博士研究生李慧芳和肖小河团队博士研究生白天凯共同完成。
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是天门冬科玉簪属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于中国及日本,欧、美各国也多有栽培。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常用药物,玉簪花常被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喑哑、缓解咳嗽、清热 解毒、止咳、利咽喉的作用。目前以玉簪花为主药的上市蒙药复方制剂有“玉簪清咽十五味丸”、“清咽六味 散”和“玉簪清咽十五味散”。
玉簪花治疗急性咽炎的物质基础仍然不明晰,我们前期发表论文表明玉簪花小分子成分具有抗炎作用,但大分子成分 多糖是否与清咽效果是否相关?如果相关其分子结构是什么?
因此,本研究通过水溶性醇沉淀和柱层析法从玉簪花植物中分离出了多糖HPFP-1和HPFP-2。经过结构分析(单糖组成、甲基化和NMR),发现HPFP-1的主链由→1)-β-D-Fruf-(2→ 和 →1,6)-β-D-Fruf-(2→, →6)-α-D-Glcp相互连接而成;而HPFP-2的主链由→3,6)-β-D-Galp-(1→, →5)-α-L-Araf-(1→ 和 →3)-β-D-Galp-6-OMe(1→, →6)-β-D-Galp-(1→, →4)-α-D-Galp-(1→相互连接而成。在急性咽炎大鼠模型中,HPFP有效增加了NO水平,降低了TNF-α、IL-1β和IL-6水平,并减少了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模型中,HPFP-1和HPFP-2降低了NO、TNF-α、IL -6、p-p65 和 p-IκB 的水平,表明这两种多糖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来发挥其抗炎机制。
中药学(蒙药学)是自治区一流学科、我校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高水平科研平台,是培养蒙药学高水平人才重要基地。本次在国际TOP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是积极落实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一次有力实践,高水平科研成果也进一步推进了我校中药学(蒙药学)一流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该项研究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一流学科科研专项项目(YLXKZX-NMD-005)、内蒙古自然科学青年基金(2023QN08056)、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MDK2024018)、中药(蒙药)资源开发利用攻关大平台开放课题(MDK2023106)等项目资助。
图文:拉喜那木吉拉 终审:拉喜那木吉拉

